欢迎进入-完美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企业服务
成立10余年,将内容、技术和服务进行完美融合,打造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完美真人官网
完美真人官方网乡村大脑”激活乡村管理“过时”
发布时间:2023-08-06 16:45
  |  
阅读量:

  前不久,合肥市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多个传感器发出报警,通过监控视频发现桥梁混凝土罐车、渣土车、大货车密集通行,自西向东方向下桥口处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南半幅桥面出现严重堵塞,产生偏载。经分析监测数据发现,桥梁应变产生较大突变,东西侧索力严重受力不均,极易造成主梁倾覆倒塌。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初步分析偏载警情后,即刻向权属单位发出预警,并通知部门进行交通疏导,成功消除了桥梁的安全隐患。

  我省通过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利用超级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城市海量数据资源进行融合计算,对城市治理进行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促进城市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

  8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只见大屏幕上,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正实时更新。借助“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

  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7月20日,合肥市庐阳区环城西路西平门桥往北路段,监测中心预警到一起燃气泄漏扩散至周边通信井的二级燃气泄漏风险事件。“经排查,该泄漏系因老旧铸铁管网连接处螺栓松动导致,周边有多个重要危险源和防护目标,在市城建局的指导下,合肥燃气集团及时响应并完成了警情处置工作。”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科研宣传员刘磊说。

  城市生命线包括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平台,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进行实时监测,为城市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生命线各专项监测系统均正常稳定运行,自2017年运行以来,通过7×24小时监测值守和数据分析,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356起;供水管网泄漏116起,管网运行异常43起;超过75t的重型车辆超载事件31331起,车辆撞击、桥面重车堵塞等突发事件42起;热力管网疏水阀运行异常15处;排水管网监测排水管网运行异常40处,内涝积水预警13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全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旋介绍,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高效联动,及时完成所有风险警情处置工作。

  数据守护无处不在。目前,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已覆盖全市125座桥梁、5005公里燃气管网、1505公里供水管网、516公里排水管网、201公里热力管网、14公里中水管网、58公里综合管廊的城市高风险点2.5万个,实现对风险隐患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

  针对一些地方易发生燃气泄漏、桥梁侧翻、城市内涝等城市安全事件,滁州市以“合肥模式”为样板,印发了《滁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摸清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风险情况,实现城市燃气、供水、排水、重大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可控可防。

  “我们依托‘城市大脑’数据+GIS底座,建成市级行业主题库和主城区220平方公里空间三维地理模型,支撑城市生命线平台建设,对重要、主干管网形成地上地下一张图。”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柏春艳向记者介绍,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实现“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

  交通拥堵指数:1.64,平均车速(km/h):30.5,当前在途车辆(万辆):12.74……近日,记者走进合肥市公安局支队交通指挥大厅,在“交通超脑”大屏幕上,交通拥堵指数、道路拥堵排行、当前在途车辆等信息一目了然。

  数据,如何破解城市交通出行拥堵的难题?2020年以来,合肥市启动“智能交通”三期项目建设,搭建全息交通感知体系,集交通视频集成、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交通信号智能优化等系统于一身。“交通超脑2.0平台”升级后,城市交通有了高速运转的“最强大脑”:覆盖市区 1017条道路,50个网格区域,实现全市 2486个路口基础信息建档、1192个重点路口优化、70个重点路口精细化时段划分。

  “对每日接入的5000万条公安交管数据、1000万条天网卡口数据、1.5亿条互联网路况数据开展综合分析,通行延误时间减少约 20%,高峰时间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5%。”合肥市公安局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正值暑期,为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发生,滁州市用好“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利用“视频+AI+网格”对全市部分大中小型水库、水域进行智能预警。

  截至目前,该市已建可适用水域视频资源284路,覆盖大中小型水库、水域共115处;对游泳、垂钓、捕捞、人员闯入危险水域等4种异常行为全天候自动识别、发现,生有效预警信息403次,其中危险水域游泳事件预警52次。“此外,配备全市水库、河流防溺水网格员64名,通过定期通报,推动防溺水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闭环管理,已联动处置危险水域人员靠近告警事件共160起,播报防溺水语音280余条,劝离120余人次。”柏春艳说。

  为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科学监管,以高效“技防”补充有限“人防”,滁州市市县一体化水源地统一监管平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近一个月来,平台已累计通过AI识别智能发现异常人员闯入完美真人官方网、船只、垂钓67次,实现水源地集约化智能监管。”滁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巴小明告诉记者,平台积极整合全市相关系统资源,推动城西水库、釜山水库等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陆续接入统一智慧监管平台。

  随意点击一个监控点位,可实时查看高清视频画面,发现非法采砂、捕鱼等行为……芜湖市不断深化全域立体智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搭建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视频、雷达、北斗等数据采集,织密“空天水陆”智能防控一张网,沿江114.7公里河道,262.41公里的岸线个监控探头,实现长江芜湖段全流域、全时段、全覆盖“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准”。平台上已有11条执法船15条执法艇,2架无人机和226名执法人员,织密防控网络体系。

  “城市大脑”对城市生活的改变也很大。如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个方面都涉及到数字化、信息化,如公积金的办理和提取、户籍迁移、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实现线上办理。

  “缴税越来越方便!我取得不动产权证也更快一步了!”日前,滁州市的刘先生在该市润熙府购买了首套自住房,在交房现场就完成了契税申报缴纳。

  滁州市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在“皖事通”App上线契税申报缴纳 “掌上办”,推动相关部门数据实时调用,实现新建商品房契税申报缴纳全程电子化流转。“根据数据库自动抓取的套次、套型、面积、座落等要素,税务部门后台即时审核并计算应缴的契税,群众通过手机网银即可在线缴纳税款并实时获取缴税凭证。”国家税务总局滁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雍生介绍。

  滁州市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红利,得益于“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发挥的作用。该平台汇聚整合全市58家单位254亿条数据资源价值,以信息整合、数据筛选、定点推送的方式,将过去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所涉及到的自然资源、住建、税务、公安、民政等5个部门数据共享开发利用,实现“新建商品房契税申报缴纳”系统自动与政务数据中心各部门相关数据进行核验,多系统交互实时核验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房屋地址、房屋面积、家庭住房套数等信息。

  信用兑现智慧化水平的提升,能及时准确回应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指数。明光市潘村桃花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杨思海最近收到了一笔,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数字金融”让企业信贷更加高效。近年来,滁州市继续深化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结合个体工商户金融特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徽商银行作为首家进驻滁州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个体工商户专版”的金融机构,与该市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为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个人版“见贷即保”业务模式。

  该市积极探索“信用+科技+金融”创新,信用金服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充分挖掘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价值,以定向推荐“白名单”形式,上线专属信贷产品,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行业领域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累计开展制造业中长期项目、科创企业光伏产业链等17场次线上银企融资专场活动,企业参与次数达9402次,授信8571笔,授信额达641.7亿元。

  同样,芜湖市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和融资信用服务两大基础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共归集24.13亿条信用数据。平台注册企业达22.57万家,入驻金融机构40家,发布线.47亿元。推行个人信用“乐惠分”,推广企业融资“信易贷”,拓展“信易医”“信易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养老”等场景应用,推动信用信息化水平有力提升。

  近日,蒙城县吕望水厂的工作人员通过城乡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供水系统运行情况。 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建设数字中国”首次独立成篇,并明确提出“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如今,数据正在变成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新资源。“城市大脑”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优化、重大事件预测预警、宏观决策指挥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开放创新平台。

  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建设“城市大脑”,推出一批慧政便民利企的智慧应用,打造了不少应用场景,如合肥市“交通超脑”、芜湖市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淮北市数字治超、蚌埠市智慧教育等,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但应看到,“城市大脑”在建设发展中,也面临着可持续性、可增长性、可成长性挑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省各市在建设“城市大脑”过程中,存在碎片化建设、数据支撑不足、应用场景成效不显着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改革完善、探索创新。

  “城市大脑”在建设中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也应当更有温度、有生命力。“城市大脑”建设的核心应以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来谋划“城市大脑”建设,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方面的问题持续推进改革,持续推动城市治理流程再造。

  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应加强统筹调度,并整合资源,打破数据壁垒,使各部门保持上下联动、高度协作,实现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形成各层级、各部门的“大合唱”。

  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向数据要动能、要产能、要效能,将“城市大脑”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有机结合。

  用好数字技术完美真人官方网,不断创新理念和应用,必将释放更多数字红利,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信未来的“城市大脑”,会使便民服务更加精准、城市治理更加精细。

  我们社区是滁州市市级智慧社区试点。试点过程中,我们将智能门禁、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和设备集成部署为一体化立体化智慧社区感知安防体系,实现对社区异常行为、事件、态势的智能自动预测预警,提升信息动态化、位置精确化管理等能力。此外,居民可通过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登录“银西智慧社区”平台,查看周边风险点、应急避难场所等,查询各网格基本情况及相应网格员基本信息,上传身边不安全行为、曝光隐患,工作人员会及时处理。2021年7月,台风“烟花”过境期间,银花街道网格员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及时通知居民并接续现场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就完成155名群众安全转移工作。由于技术原因,智慧社区建设在设备管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今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让智慧手段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铜陵“城市超脑”——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城市治理智慧化应用》案例成功入选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化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执法行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推荐目录》。经多年探索,铜陵“城市超脑”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治理模式变革、民生应用导向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铜陵“城市超脑”以“云(云计算)、数(大数据)、智(人工智能)、物(物联网)”为核心技术,以社会治理和辅助决策为主要应用方向,按“城市大脑+部门子脑+社区微脑”三位一体总框架打造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感知设备自动抓拍城市事件固化证据的技术应用,实现了部分区域事件7×24小时主动发现,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的高效闭环。同时创新了柔性劝导及非现场执法模式,进一步体现执法温度、彰显城市文明。针对“城市超脑”运行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攻克技术难题,让“城市超脑”运转更顺畅、功能更丰富。

  我今年78岁了,作为高龄老人,得到了社区重点关照。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的生活,社区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比如,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在我家家门上安装了智能门磁,如果我在8小时内没有开门或关门,系统后台就会在2分钟内生成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和我的子女,大家会上门查看我的情况。这样既不打扰我的生活,又能保障人身安全。现在的科技发展变化真快,社区能让我感受到最新科技,我非常高兴,希望更多老人能享受到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帮助。